2017-03-13
當前,由于經濟發展,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醫藥衛生的進步等等諸多原因,人們將疾病的治療從事后治療向事前預防轉變。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未來15年健康產業及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在公開講話中,明確了衛生與健康工作在戰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建設“健康中國”等重大任務作了深刻闡述。因此全民健康成為未來國家關注重點。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食療和食養的悠久歷史和傳統,經過幾千年的實踐,積累了大量的養生保健經驗,形成了大量的養生保健藥方,建立了獨特的保健食品科學。中醫中藥作為傳統的醫藥衛生和養生文化,是我國研制保健食品的重要理論基礎和有效的物質來源。當前,既有東方醫藥文化內涵,又有傳統飲食特色的中藥類保健食品已經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和歡迎,并且具有廣闊的前景和需求。據專家預測,以中草藥為原料生產的保健食品,將成為保健食品行業中最具有活力的產業。
在兩會會議上,吳以嶺院士提及,中藥保健食品是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在天然食品中加入衛生部頒布的可食藥材,經過適當加工而成為具有某些調節人體生理機能、有益于健康的保健食品。中藥保健食品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保健食品,是中醫食療與新技術結合的產品。中藥保健食品離不開中藥,因此,含有中藥成分是這類保健食品的特點之一,它將是未來國際市場的寵兒。以大蒜為例,如果作為食物作料,大蒜就是食物,但當它用來制止腹瀉時,大蒜就是中藥。大蒜凝膠在德國歸為中藥產品類,在英國和美國歸為食品補充劑類,而在日本則被歸為健康食品類。由于中藥的獨特療效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大力推薦,中藥保健食品在全球越來越受到歡迎,中醫藥也逐步被不少國家予以立法認可,納入主流醫學。中國維生素保健食品市場正在被中藥保健食品市場超越,中藥類保健食品正以絕對優勢成為消費亮點,目前我國中藥保健食品年銷售額超過500億元,并以每年13%-15%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接近680億元,中藥保健食品領域無疑是下一個機會無限的“金礦”。
但目前相較美國和澳洲,我國的保健食品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2014年,國內保健食品行業市場規模為902億元。比較人均消費水平,美國和澳洲分別為56美元和41.6美元,而國內市場僅為11.4美元。根據Bain預測,行業規模有望在未來4年保持8%的年均增速,至2018年達到1263億元的規模。為進一步弘揚中醫藥文化,推動中藥類保健食品的健康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在今年的兩會上有以下五項建議:
1、加大力度扶持中藥類保健食品的開發,促進中藥大健康產業發展。國家衛計委2012年曾公布86種藥食兩用的中藥材名單,2014年新增15種中藥材,總計101個藥食同源品種;2002年頒布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藥114個,以及保健食品禁用的中藥61個。中藥類的保健食品開發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建議“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采用中藥材負面清單管理辦法,將藥材資源稀缺、藥性較為劇烈或有毒性的藥物列入負面清單,民間長期應用同時并未發現安全性問題的中藥材品種均可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從而開發出更多、更好的特色中藥健康產品,促進中藥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
2、在現有的27項保健功能基礎上,按照中醫理論,增設以中醫中藥理論為基礎的中醫術語保健食品功能范圍,以體現中藥材獨到之處,如增加“補中”、“益氣”、“扶正”等功能。同時,根據中醫特點,對中藥保健食品的適用人群進行分類,如氣虛、血虛、陰虛等。
3、建立與功能相對應的功效學評價方法。將中醫中藥理論和現代醫學理論二者相結合,將安全性評價采用目前保健食品通用的急毒、長毒實驗。而功效學評價中,如相應中醫癥狀的動物實驗模型難以建立,可考慮在確保安全性的前提下,直接采用相應的人體試食實驗;也可考慮對傳統中醫名著里的一些經典驗方,用文獻研究來替代功效實驗。
4、在中藥類保健食品功能評價機構體系隊伍中,增加中醫中藥專業的審評專家和專業人才,確保與現代醫學專家以均衡對等的力量進行對話,促進全行業向更高層次規范發展。
5、鼓勵中藥類保健食品向境外出口,以弘揚發展中華文化。韓國近年來所大力發展的高麗參產業、五味子產業,日本對傳統漢方的深入研究,對甘草、靈芝的開發應用,均遠遠地走到了我國前面,而且大量成品返銷中國。作為中醫中藥的發源地,我們更應奮起直追,開發出更多更好的中藥類保健食品,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同時弘揚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