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獲悉,國家食藥監總局(CFDA)對保健食品貼牌加工的問題將很快出臺政策正式取消目前“貼牌加工”的做法,實施“一帽一號”,即一個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只能有惟一的商標和商品名,不能通過多處貼牌產生多個不同的商品。在2016年7月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CFDA局長畢井泉也透露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已經完成起草工作,近期即可報國務院審議。
2015年12月9日,CFDA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第九十三條:同一企業不得用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同一注冊證書或者備案號的保健食品應當使用同一商標。
該條例一旦實施,意味著持續了若干年的保健食品貼牌加工將徹底從歷史舞臺消失。這一從去年12月份開始征求意見的條例,已經令國內的保健食品企業陷入集體焦慮。條例剛發布1個月,巨頭開始謀變,1月14日,輝瑞高調宣布已完成收購仙樂制藥的全資子公司千林健康及其千林品牌系列產品100%的股權。
CFDA欲推“一帽一號”很多年了!
其實,CFDA欲推“一帽一號”政策很多年了,但每次都遭遇保健食品生產廠家和貼牌經銷商們的普遍抵制,最后不了了之。
2009年5月31日,國務院法制辦就《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送審稿)》征求意見,第六十二條特別指明:本條例所稱假冒保健食品,是指冒用保健食品批準文號、標志的產品。
2011年9月20日,CFDA發布《保健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第三十九條規定:委托企業不得將同一產品在同一期限內委托兩家及以上企業生產。
2013年9月29日,CFDA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監督管理 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有關事項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其中第四條規定:已獲批準的保健食品應嚴格按批件載明的內容生產、標識其產品。不得生產、經營和進口貼牌保健食品。
2013年12月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安全監管三司副司長張晉京在“大健康大未來”高端論壇上公開表示,“從2014年1月1日起,不得生產、經營和進口貼牌保健食品;一個保健食品的批準文號只能適用于一個產品。”
還會“流產”嗎?過渡期呢?
受益于貼牌,近年來我國保健食品行業高速發展。據有關機構統計,保健食品行業30%- 40%的產值由貼牌貢獻,保健食品貼牌生產的產值已近2000億元。因此,市場普遍擔心“一帽一號”政策一旦出臺,或將令保健食品行業受到劇烈沖擊。
身為保健食品大省的廣東或將是影響最為嚴重的省份。根據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披露的數據,廣東省保健食品的產量占全國超過六成的份額,安利紐崔萊、完美、湯臣倍健等國內多個保健食品公司巨頭都在廣東。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似乎也對“一帽一號”政策與CFDA有不同的解讀,2012年7月,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仙樂制藥和廣東長興應對CFDA檢查的說明函中蓋章,認同:在產品的包裝標簽上加標經工商部門批準合法使用的商標,是屬于在包裝標簽加貼商標,并不是在產品名稱上加貼,符合《保健食品標識規定》相關要求,不屬于“一個產品的批準名稱加貼其他商標”的情形。
筆者獲悉,廣東等各地很多企業早已行動,積極通過各種渠道向有關部門反映訴求,以期至少贏得1-2年的過渡期。有關人士認為,在相關利益方的反對下,目前仍存在CFDA對貼牌保健食品禁令“流產”可能性。
2016年6月29日,CFDA發布公告,給予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生產、銷售企業1年多過渡期。《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已于7月1日正式實施,要求國產保健食品的備案人應當是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監管部門對企業進行備案管理監督。或許CFDA會從備案產品嘗試“一帽一號”,而給予注冊產品一定過渡期,從而避免行業劇烈動蕩。如果條例最終沒給企業緩沖期,企業短期內無法轉型,就會被淘汰,國內的保健食品市場將因此面臨洗牌。
治標or治本?
那么,“一帽一號”究竟能否達CFDA所愿,從根本上解決消費者關心的質量問題呢?筆者認為保健食品嚴禁貼牌后,勢必將淘汰一批行業不規范企業,國內現有的保健食品批文過多、過亂的問題會得以很大改觀,從而讓保健食品市場得到一定凈化。
但貼牌加工的模式已有多年,在行業內得到普板共識。因為目前國內保健食品廠家仍然大多小、散、亂,眾多廠家無力既生產又銷售,與經銷商已經形成強大的利益共同體。如果“一帽一號”政策“一刀切”強行推行,貼牌生產企業絕對不會坐以待斃,或許會再回到以前全國招商的模式,“換湯不換藥”。
業內有關人士告訴筆者:貼牌生產的保健食品并非都是劣質產品,“一帽一號”的產品也并非都是優質產品。要從根本上解決質量問題,必須重視市場監管,要有嚴格的產品檢測,“而實際上,國內許多省份監管機構連檢驗設備都沒有”,長此以往,即使實施“一帽一號”,將來市場上還會形成另一種魚龍混雜。